您的位置:首页 >精选问答 >

朔的意思含义是什么

“朔”字在中文中有着丰富的含义,主要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1. 时间概念:“朔”最初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的月亮状态。在古代,这一天是新月,看不见月亮,因此“朔”也常被用来指代一个月的开始或新月初升的时刻。如《左传·僖公五年》中的“春王正月,公即位,朝于庙。大昕鼓征,所以警众也。众至,则听朔于大庙。”这里的“听朔”就是指听取关于新月的信息或举行相关的仪式。

2. 方向意义:在古代地理方位中,“朔”还特指北方。这与古人对太阳运行轨迹的理解有关,他们认为太阳从南向北移动,到了最北点后开始南行,因此“朔”也象征着极北之地。例如,《史记·匈奴列传》中有“其地东北踰瀚海,南距大漠,西接月氏,东至朝鲜”,其中“东北踰瀚海”中的“朔”即指北方。

3. 更替与新生:由于“朔”代表了每个月的开始,它还隐含着新的开始、更新的意义。在文学作品中,“朔”往往被用来表达事物的开端、转折或是希望的萌芽。比如,在一些诗歌中,诗人会用“朔风”来描绘冬天的到来,既表达了自然界的更迭,也隐含了对新生活的期待。

4. 军事术语:在古代军事文献中,“朔”有时也被用来指代敌方或外族。如《汉书·匈奴传》中的“匈奴单于闻汉兵至,乃使其臣长水胡人屯头王来朝”,这里的“长水胡人”可能是指来自北方(朔)的少数民族。

综上所述,“朔”不仅是一个表示时间、空间的概念词,同时也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和哲学意义,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界规律及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