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贤臣,他不仅以清廉正直闻名,还以其待人真诚、重情义而深受人们敬仰。有一次,陶侃在家中招待客人,这段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后世称颂的佳话。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陶侃刚刚结束一天繁忙的公务回到家中。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他打开门一看,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满脸风霜,神情疲惫。老人自称是从远方来投奔亲戚,但因路途遥远且身体虚弱,已经几天没有好好吃饭了。陶侃见状,立刻请老人进屋休息,并命家人准备热腾腾的饭菜款待。
尽管家中并不富裕,陶侃依然倾尽所能地照顾这位素不相识的客人。他亲自为老人斟茶,与他攀谈,询问他的情况。得知老人年迈体弱,又无处可归,陶侃决定暂时收留他,让他安心养病。不仅如此,陶侃还安排仆人为老人准备舒适的住处,并嘱咐家人每日细心照料。
随着时间推移,老人的身体逐渐恢复,但他始终不愿久居,执意要离开。临别之际,陶侃赠送了一些银两作为盘缠,并再三叮嘱老人路上小心。老人感激涕零,连连称谢:“多亏您的慷慨相助,否则我恐怕早已冻死在路上。”陶侃却摆摆手笑道:“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何必挂在心上?”
陶侃留客的故事体现了他宽厚仁慈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他眼中,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帮助。正是这种胸怀,使他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