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和尊严而牺牲生命,也不愿为了保全性命或利益而丧失人格和原则。这句话表达了对精神价值和道德底线的坚持。
一、成语释义
“宁可玉碎”比喻宁愿像美玉一样破碎,也不愿像陶器一样完整地保存;“不能瓦全”则是指不愿像瓦片那样完整地存在。整体意思是:宁愿为理想、信念、尊严而死,也不愿苟且偷生、丧失操守。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原文是:“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气节和骨气的象征。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压力或不公时,应坚守内心的良知和道德底线,不为外力所屈服。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含义 | 宁愿为尊严、理想而牺牲,也不愿苟且偷生 |
出处 | 《北齐书·元景安传》 |
用法 | 形容人有气节、有骨气,不妥协 |
现实意义 | 强调精神价值高于物质生存,鼓励坚守原则 |
反义词 |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
适用场景 | 面对道德抉择、人生困境时的坚定选择 |
五、结语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信仰和操守。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软弱的时候,而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