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古今异义词整理】《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燕策三》中的一篇著名历史故事,讲述了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古朴,其中包含了许多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即“古今异义词”。了解这些词语的古今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古代汉语的特点。
一、古今异义词总结
以下是一些在《荆轲刺秦王》中出现的典型古今异义词及其含义对比:
现代汉语意思 | 古代汉语意思 | 文中例句 |
起身 | 站起来 | “荆轲怒,叱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 |
感动 | 感激 |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感动”在此处为“感激”之意) |
顾 | 回头看 |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
币 | 礼物 |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币”指礼品) |
兵 | 武器 |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兵”指兵器) |
道 | 道路 | “道里之远。” |
足下 | 对对方的尊称 |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足下”为对人的尊称) |
爱 | 吝啬 |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爱”在此处为“吝啬”之意) |
诚 | 如果 |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
信 | 诚实 |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二、总结
《荆轲刺秦王》作为一篇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其语言风格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其中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意义的变化,如“起”、“顾”、“币”等,均属古今异义词。通过梳理这些词汇的古今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也能加深对古代汉语特点的认识。
此外,这类词语的辨析对于学习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习此类古文时,应注重积累和对比分析,从而提升整体的语言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