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玉洁是什么意思】“冰清玉洁”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纯洁无瑕。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多用于赞美他人品行端正、不染尘埃,具有极高的道德操守。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冰清玉洁 |
拼音 | bīng qīng yù jié |
出处 | 《汉书·扬雄传》:“其文渊深而不可测也,其德温润而不可亵也,其志高远而不可及也。故曰:‘冰清玉洁,君子之风。’” |
含义 | 形容人品纯洁、高尚,没有污点或瑕疵。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道德品质,也可用于形容环境或事物的纯净。 |
近义词 | 品格高尚、纯洁无瑕、清白如水 |
反义词 | 阴险狡诈、肮脏卑劣、心术不正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冰清玉洁”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中,原意是比喻人的品格像冰一样清澈,像玉一样洁白。后世在诗词、文章中广泛使用,逐渐成为表达对人格操守高度赞美的常用语。
例如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感遇》诗中写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冰霜姿,自清绝。”这里用“冰霜姿”来象征高洁的人格。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赞美他人 | 他一生清廉自律,真是冰清玉洁的典范。 |
描述环境 | 山间溪水清澈见底,仿佛冰清玉洁一般。 |
文学描写 | 她的性格如冰清玉洁,不受世俗污染。 |
四、总结
“冰清玉洁”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标准。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正直,远离世俗的污浊。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创作中,这一成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适用性。
通过了解它的出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使其在表达中更加准确、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