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下一句】“鞠躬尽瘁”出自《后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驱驰。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托之以讨贼,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在文中表达自己为国尽忠的决心与信念,意思是:竭尽心力地做事,直到生命结束。
“鞠躬尽瘁”的完整句子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为了国家和事业全力以赴、直至生命终结的精神。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无私奉献、忠诚敬业的人。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出师表》(诸葛亮) |
原文句子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意思 | 竭尽心力地做事,直到生命结束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忠诚敬业、无私奉献 |
精神内涵 | 表达对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与责任感 |
常见引用 | 用于表彰或赞美为国为民奋斗的人 |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了解了“鞠躬尽瘁”的完整语句,也对其出处、含义和使用场景有了全面的认识。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人们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