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啥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人引申为“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个成语强调了谦虚好学的态度,鼓励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虚心求教,不论对方身份高低。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耻下问 |
拼音 | bù chǐ xià wèn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释义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
用法 | 形容人谦虚好学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不骄不躁 |
反义词 | 好高骛远、自以为是 |
二、含义详解
“不耻下问”中的“耻”是指感到羞耻,“下问”则是指向下级或学识较浅的人请教。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即使对方的学识或地位低于自己,也不觉得向他们请教是丢脸的事。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谦逊和开放的学习态度。在古代,士大夫阶层往往认为向地位低的人请教是不体面的,但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主张无论身份如何,只要值得学习,就应当虚心请教。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学习中 | 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 |
工作中 | 同事之间互相交流经验,不因职位高低而拒绝提问 |
生活中 | 遇到不懂的技能,向朋友或家人请教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不耻下问”不仅是学习的态度,更是一种成长的方式。敢于提问、善于请教,有助于更快地提升自己,避免固步自封。
同时,这种态度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愿意向他人学习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五、总结
“不耻下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精神。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断学习;真正的谦逊,在于不以请教为耻。在面对未知时,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