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5日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科普卫星是】在2009年12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一颗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科普卫星——“希望一号”。这颗卫星是中国首颗由青少年参与设计、制造和测试的科普卫星,标志着我国在航天科普教育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希望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智慧与创造力。来自全国多所中学的学生代表参与了卫星的设计与实验环节,他们在专家指导下完成了卫星结构、电子系统、通信模块等关键部分的开发工作。这一项目不仅激发了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希望一号”卫星于2009年12月15日成功发射,是中国第一颗由青少年参与设计和制作的科普卫星。它的发射不仅推动了航天知识的普及,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接触高科技、参与科研实践的宝贵机会。
“希望一号”卫星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发射时间 | 2009年12月15日 |
卫星名称 | 希望一号 |
卫星性质 | 青少年科普卫星 |
研制单位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联合组织 |
参与人员 | 全国多所中学学生代表 |
主要功能 | 科普教育、遥感实验、数据传输 |
发射方式 |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
卫星重量 | 约30公斤 |
轨道高度 | 约500公里 |
通过“希望一号”的发射,青少年不仅了解了卫星的基本原理,还亲身参与到航天工程中,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这一事件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未来的科普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