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的意思是什么】“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或反应迟钝。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表现时。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麻木不仁 |
拼音 | má mù bù rén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导虽有大功,而心怀忧惧,遂致病笃,终年不仁。”(注:原意为不通人情,后引申为感觉迟钝) |
释义 | 原指身体失去知觉,后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和反应能力。 |
二、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状态。
- 示例:
- 他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麻木不仁,从不发表任何意见。
- 这个政策对弱势群体的苦难显得麻木不仁。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
反义词 | 敏感多思、富有同情心、热心肠 |
四、使用注意
- “麻木不仁”多用于批评他人或描述某种冷漠的态度,带有贬义。
- 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
五、总结
“麻木不仁”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不仅描述了生理上的无知觉,更常用来形容人在情感或道德上的冷漠。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表达时更加准确、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