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让论语注音版】“温良恭俭让”出自《论语·学而》篇,是孔子对君子品德的概括与推崇。在古代儒家思想中,这五个字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核心,更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本文将围绕“温良恭俭让”的含义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论语》中相关原文的注音版,便于读者理解与学习。
一、
“温良恭俭让”五个字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道德品质:
- 温:温和、谦和,指待人接物时态度柔和,不急躁。
- 良:善良、仁厚,强调内心的善性与对他人的关怀。
- 恭:恭敬、尊重,体现对他人应有的礼节与敬意。
- 俭:节俭、自律,指生活简朴,不奢侈浪费。
- 让:谦让、礼让,表示在利益面前能退让一步,以和为贵。
这些品质不仅体现了儒家理想中的君子形象,也对现代人的人际交往与自我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论语》相关原文及注音版
原文 | 注音 | 释义 |
子曰:“温、良、恭、俭、让,可謂賢乎?” | zǐ yuē: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kě wèi xián hū?” | 孔子说:“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可以称为贤德吗?” |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dì, 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zǐ wù běn, běn lì ér dào shēng. Xiào d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ǔ!” |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很少见;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从来没有过。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确立了,道也就自然产生了。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啊!” |
三、结语
“温良恭俭让”不仅是古代士人修身养性的标准,也是现代人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参考。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结合实际生活,我们可以在日常交往中践行这些美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修养、更受人尊敬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论语》中其他篇章或相关注解,可继续阅读《论语》全本及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