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照牛渚出处于哪里】“犀照牛渚”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目光敏锐、洞察力强。它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中的记载,用来比喻像犀牛那样能照见水底的神兽,象征着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洞察。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犀照牛渚”的出处及其含义,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来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犀照牛渚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原文出处 | “王导字茂弘,琅邪临沂人也。……时有犀照牛渚,水深不可测。” |
用法 | 比喻目光锐利、洞察深远 |
二、成语释义
“犀照牛渚”原意是指犀牛在牛渚(地名)能够照见水下之物,后来引申为人的观察力极强,能够看透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这个成语常用于赞扬一个人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三、历史背景
- 犀牛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犀牛被视为一种神奇的动物,据说其角可以照明,甚至能照见水中之物。
- 牛渚的地理位置:牛渚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是长江边的一个著名地点,历史上多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
- 王导的典故:据《晋书》记载,王导曾在此地看到犀牛照水的情景,借此比喻自己对局势的洞察。
四、现代应用
如今,“犀照牛渚”虽不常见于日常口语,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文章中仍可用于形容某人具备深刻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例如:
> “他虽年轻,却有犀照牛渚之明,一眼便看出问题所在。”
五、总结
“犀照牛渚”出自《晋书·王导传》,原指犀牛在牛渚能照见水下之物,后被引申为形容人目光敏锐、洞察力强。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蕴含了对智慧与远见的推崇。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犀照牛渚”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对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