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表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一种在妊娠中晚期出现的肝脏功能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胆汁酸水平升高。该病虽不危及孕妇生命,但可能对胎儿造成一定风险,如早产、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因此,了解其临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总结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通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尤其是孕晚期。瘙痒多为全身性,以手掌和脚掌最为明显,常在夜间加重。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乏力、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胆汁酸升高,而肝功能指标如ALT、AST可能轻度异常。
二、典型临床表现一览表
症状/体征 | 描述 |
皮肤瘙痒 | 全身性,尤以手掌、脚掌最明显;夜间加重,白天减轻 |
黄疸 | 少见,多为轻度,表现为皮肤或巩膜黄染 |
肝功能异常 | ALT、AST轻度升高,部分患者可有TBIL升高 |
胆汁酸升高 | 血清总胆汁酸(TBA)显著升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
恶心、乏力 | 部分患者出现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和全身无力 |
无特异性皮疹 | 不像其他皮肤病那样出现红斑、丘疹等典型皮损 |
三、注意事项
1. 瘙痒是主要症状,需与其他孕期皮肤问题区分,如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样皮疹(PUPPP)。
2. 胆汁酸检测是关键诊断手段,建议在怀疑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3. ICP可能增加早产和胎儿窘迫风险,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4. 多数患者产后症状自行缓解,但再次妊娠时复发可能性较高。
四、结语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虽不严重,但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定期产检是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对于有疑似症状的孕妇,应尽早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