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词语意思】“律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主要研究和弘扬佛教戒律。它以《四分律》《十诵律》《僧祇律》等律典为核心经典,强调通过持戒修行达到解脱。以下是对“律宗”相关术语的总结与解释。
一、律宗词语意思总结
术语 | 含义 |
律宗 |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专修戒律,注重持戒修行,以《四分律》为主要经典。 |
戒律 | 佛教徒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分为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 |
持戒 | 修行者按照戒律要求规范自身言行,是修行的基础。 |
四分律 | 佛教律典之一,由唐代道宣律师整理,为律宗主要经典。 |
道宣 | 唐代高僧,被尊为“南山律宗”开山祖师,著有《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等。 |
戒本 | 记载戒律内容的书籍,供僧人学习和遵守。 |
比丘 | 男性出家僧人,受具足戒,是佛教僧团的主要成员。 |
比丘尼 | 女性出家僧人,同样受具足戒。 |
戒坛 | 举行授戒仪式的场所,通常设在寺院中。 |
戒师 | 教授戒律、主持授戒仪式的高僧。 |
二、律宗的核心思想
律宗强调“以戒为师”,认为持戒是修行的根本。戒律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净化心灵、成就佛道的重要手段。律宗重视日常生活的规范与内心的清净,主张通过严守戒律来培养定力与智慧。
三、律宗的发展与影响
律宗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历代高僧的整理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戒律体系。唐代道宣律师对律宗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不仅整理了《四分律》,还编撰了大量戒律著作,奠定了律宗的理论基础。此后,律宗在中国佛教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僧团管理和修行规范方面影响深远。
四、结语
律宗作为佛教重要的修行体系,不仅对佛教僧众有指导意义,也对社会道德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了解律宗的相关术语及其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与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