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及注释】《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一个捕蛇者的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苛政的批判。本文以“捕蛇者说”为题,借事抒情,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一、原文节选
捕蛇者说(节选)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捕蛇独存。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
本文通过一个捕蛇者的自述,讲述了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毒蛇,并以此换取官府的免税待遇。虽然捕蛇极其危险,但比起沉重的赋税,他仍愿意选择这种“死中求生”的方式。文章揭示了当时社会赋税繁重、民不聊生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
三、重点词语注释(表格形式)
文言词语 | 现代汉语解释 | 出处/语境 |
捕蛇者 | 捕捉蛇的人 | 文章主人公 |
苛政 | 苛刻的政令 | “苛政猛于虎也” |
赋敛 | 赋税和征收 | 指官府对百姓的剥削 |
独存 | 唯一幸存 | 指捕蛇者因避税而得以存活 |
俟 | 等待 | 表示希望有人能关注此事 |
观人风 | 察看民情 | 古代官员职责之一 |
四、文章主旨归纳
《捕蛇者说》通过一个普通捕蛇者的悲惨经历,反映出封建社会中赋税沉重、民不聊生的现实。柳宗元借事抒情,既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也对统治者的暴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五、写作特点
- 叙事与议论结合:文章以捕蛇者的故事为主线,穿插作者的议论,使主题更加鲜明。
- 对比手法:将捕蛇的危险与赋税的残酷进行对比,突出主题。
- 引用经典:引用“苛政猛于虎也”,增强说服力与文化底蕴。
- 语言简洁生动:用词准确,句式灵活,富有感染力。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他的作品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