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剩余价值分为两种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本文将重点介绍“绝对剩余价值”的概念、形成方式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从而使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增加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在不变的劳动生产率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其中超出必要劳动时间的部分即为绝对剩余价值。
简单来说,资本家通过让工人工作更长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不是依靠提高生产效率或技术手段。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形成机制
要素 | 说明 |
劳动时间 | 工人每天工作的总时长,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工人用来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工作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 工人超出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工作时间,这部分时间创造的财富归资本家所有。 |
剩余价值 | 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 |
三、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
项目 | 绝对剩余价值 | 相对剩余价值 |
形成方式 | 延长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 |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
核心手段 | 延长工作日 | 技术进步、机器替代等 |
资本家获利方式 | 通过时间积累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 通过效率提升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
对工人影响 | 工人负担加重,生活压力增大 | 工人劳动效率提高,但可能面临失业风险 |
四、绝对剩余价值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在工业革命初期,资本家主要依赖延长工作时间来获取剩余价值。例如,19世纪的工厂制度中,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甚至更长,而工资却非常微薄。这种剥削方式引发了工人运动,并促使各国政府逐步制定劳动法,限制工作时间。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取方式有所变化(如加班文化、隐性加班等),但其本质仍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延长劳动时间仍然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
五、总结
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来获取的剩余价值。它是早期资本主义剥削的主要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被相对剩余价值所补充和替代。理解绝对剩余价值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的运行逻辑和劳动者所面临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