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的意思】“摧枯拉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力量强大、势不可挡,能够轻松地摧毁一切薄弱或腐朽的事物。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常用于描述战争、革命、改革等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场景。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摧枯拉朽 |
拼音 | cuī kū lā xiǔ |
出处 | 《后汉书·西域传》:“其人皆深目高鼻,多须髯,性犷悍,善战斗,有兵甲,好劫掠,至则摧枯拉朽。” |
字面意思 | “摧”指摧毁,“枯”指干枯的草木,“拉”是拉倒,“朽”是腐烂的树木。整体意思是像摧折干枯的草木、拉倒腐烂的树木一样容易。 |
引申义 | 形容力量强大,势不可挡,任何障碍都能被迅速击溃。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战争胜利、社会变革、技术革新等具有强大推动力的事件。 |
二、用法举例
1. 战争场面:
“敌军如潮水般涌来,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其击溃。”
2. 社会变革:
“这场改革如同摧枯拉朽,迅速瓦解了旧制度的根基。”
3. 科技发展:
“新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仿佛摧枯拉朽,改变了整个行业格局。”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雷霆万钧 |
反义词 | 举步维艰、步步为营、寸步难行 |
四、总结
“摧枯拉朽”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破坏力,也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实际使用中,它常用于强调某种行动或趋势的迅速和彻底,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是强调力量与效率的场合。
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准确地在写作或口语中灵活运用,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