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合污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同流合污”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坏人或不正之风同流合污、共同做坏事。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和来源并不清楚。以下是对“同流合污”的详细解释及出处的总结。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同流合污 |
拼音 | tóng liú hé wū |
释义 | 比喻与坏人、坏风气一起做坏事,或与不良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指人与不正之风或恶势力同流合污,失去原则。 |
近义词 | 随波逐流、同恶相济、沆瀣一气 |
反义词 | 坚持原则、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
二、成语出处
“同流合污”最早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体出处如下:
出处 | 内容 |
《孟子·尽心上》 | “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意为:与世俗同流,与污浊世道相合) |
《后汉书·王符传》 | “同流合污,以事权贵。”(意为:与腐败之人同流合污,以讨好权贵) |
虽然“同流合污”这一完整表达并非直接出现在古代经典中,但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孟子》中的“同乎流俗”,后来逐渐演化为现代常用的成语形式。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他为了升职,竟然与上司勾结,真是同流合污。 |
社会评论 | 这些官员如果不能洁身自好,就容易同流合污,损害群众利益。 |
教育引导 | 老师教育学生要坚守底线,不要同流合污。 |
四、总结
“同流合污”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批评那些与不良行为或势力同流合污的人。它强调了个人在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时应保持独立判断和道德操守的重要性。该成语虽未在古籍中明确出现,但其思想根源深厚,常见于现代文学和日常交流中。
通过了解其含义和出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避免误用或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