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问答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翻译

2025-10-03 23:22:32

问题描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翻译,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3 23:22:3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翻译】一、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是古代文人对一个人童年聪慧但成年后未必有所成就的感叹。这句话常用来提醒人们不要以一时的表现来判断一个人的未来,强调后天的努力和成长的重要性。

原文为:

>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吏白,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故以此为亲。’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这段话讲述的是孔融(字文举)小时候机智应对李元礼的故事,最后陈韪讽刺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而孔融则反讽对方“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二、文言文翻译与解析

原文 翻译 解析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洛阳。 点明人物、年龄、地点。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担任司隶校尉。 介绍李元礼的身份地位。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来拜访的人,都是有才华、有声望的人,以及亲戚才能被通报。 描述李元礼的门第门槛高。
文举至,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孔融到了,对门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孔融利用身份关系进入李府。
吏白,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门吏报告后,李元礼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李元礼质疑孔融的说法。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故以此为亲。” 孔融回答:“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算是您的亲戚。” 孔融用夸张的方式自夸,显示其机智。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李元礼和宾客都感到惊讶。 大家对孔融的机智感到惊奇。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到了,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长大未必好。” 陈韪讽刺孔融,认为他长大可能不会成功。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孔融说:“我想您小时候一定也很聪明。” 孔融反讽陈韪,指出他小时候可能也不差,现在却如此平庸。

三、总结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虽然表面上是批评,但实际上也反映了古人对“天赋”与“后天发展”之间关系的思考。孔融以机智回应陈韪的讽刺,不仅展示了他过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善于应变、言辞犀利的特点。

在现代,这句话也可以作为提醒我们:不要因为某人小时候表现突出就断定其未来,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往往是持续的努力与修养。

四、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
作者 刘义庆
人物 孔融、李元礼、陈韪
核心思想 不要以小时候的表现来评判一个人的未来
反讽手法 孔融反讽陈韪,体现语言智慧
现代启示 成就来自后天努力,而非仅靠天赋

如需进一步扩展分析或加入相关故事背景,可继续补充。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