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的最简诗意】《古诗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以“蝉”为题,借蝉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仕途坎坷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蝉的高洁与孤寂,寄托了作者内心的忧思与无奈。
一、诗歌内容
《古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把旧羽,不自悼衰荣。
二、诗意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处境,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中“高难饱”暗喻自己身处高位却难以满足;“徒劳恨费声”则表现了内心苦闷,无人理解;“五更疏欲断”描绘了深夜孤独,声音微弱;“一树碧无情”则是对周围冷漠环境的感叹;最后两句则借蝉之身,抒发了对仕途漂泊和故乡荒芜的忧虑。
三、最简诗意总结表
诗句 | 表面意思 | 内在情感 |
本以高难饱 | 蝉因居高而难以饱食 | 诗人自喻身居高位却难有作为 |
徒劳恨费声 | 蝉鸣声徒劳无功 | 心中苦闷,无人理解 |
五更疏欲断 | 深夜蝉声稀疏将断 | 孤独、无助的情绪 |
一树碧无情 | 树木青翠却无动于衷 | 环境冷漠,无人同情 |
薄宦梗犹泛 | 官职卑微,如浮萍般漂泊 | 对仕途无望的感叹 |
故园芜已平 | 故乡荒草丛生 | 对故乡衰败的伤感 |
四、总结
《古诗蝉》虽以蝉为题材,实则借物抒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特有的含蓄与哲理。通过“蝉”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孤高、清冷、无奈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郁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