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问答 >

曲意逢迎出自何处

2025-09-27 05:29:17

问题描述:

曲意逢迎出自何处!时间紧迫,求快速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7 05:29:17

曲意逢迎出自何处】“曲意逢迎”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为了讨好他人而违背本心、刻意迎合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出处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了解其来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景。

一、成语释义

成语 曲意逢迎
拼音 qū yì féng yíng
含义 指为了迎合别人的心意,故意违背自己的意愿或原则去讨好他人。
用法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虚伪、阿谀奉承行为。
近义词 奉承拍马、阿谀奉承、趋炎附势
反义词 坚持原则、正直不阿、刚正不阿

二、出处考证

“曲意逢迎”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在不同典籍中略有差异。根据目前较为权威的资料,其最早出处可追溯至《后汉书》中的相关记载,但更明确的书面表达出现在宋代文人笔下。

1. 《后汉书·王符传》

在《后汉书》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曲意逢迎”这一词语,但有类似的描述:“士之行世,贵能以德服人,而不宜曲意逢迎。”这表明早在东汉时期,已有对“曲意逢迎”行为的批评,强调做人应重德而非一味迎合。

2. 宋代文人作品

更为明确地使用“曲意逢迎”一词的是宋代文人,如苏轼、欧阳修等人的文章中均有类似表述。例如:

-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提到“今之士大夫,多以曲意逢迎为务”,指出当时一些官员为了升迁而不断迎合上级。

- 欧阳修《新唐书·李绅传》:也有类似语句,说明“曲意逢迎”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这些文献表明,“曲意逢迎”在宋代已被广泛使用,并成为对某些官场风气的批评用语。

三、现代用法与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曲意逢迎”依然保留了其原有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讨好权贵的人。它不仅适用于官场,也常用于职场、家庭关系甚至社交场合中,用来描述那种缺乏真诚、只求表面和谐的行为。

四、总结

“曲意逢迎”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成语,其核心在于揭示人性中的一种弱点——为了利益或地位而放弃自我。从古至今,这种行为一直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也提醒人们在为人处世时应坚守原则、保持真诚。

项目 内容
成语 曲意逢迎
出处 最早见于《后汉书》,宋代文献中广泛使用
含义 为讨好他人而违背本心
用法 贬义,用于批评虚伪行为
现代意义 提醒人们坚持原则,避免盲目迎合

通过了解“曲意逢迎”的出处与演变,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也能从中反思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与原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