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词,属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该词以秋日长沙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并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革命豪情。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及内容分析。
一、原文回顾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
这首词通过描绘长沙秋天的壮阔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青年时代革命理想的回忆。词中既有自然风光的描写,也有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与革命理想。
- 上片:写景为主,描绘了湘江秋色和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
- 下片:由景入情,回忆青年时代的峥嵘岁月,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三、重点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在文中的作用 |
寒秋 | 深秋,寒冷的季节 | 点明时间,营造萧瑟氛围 |
湘江 | 长沙境内河流 | 地点标志,引出下文 |
橘子洲 | 长沙著名景点 | 词中核心意象之一 |
万类霜天 | 各种生物在秋霜中竞相生长 | 表现自然生命力 |
谁主沉浮 | 谁能主宰国家命运 | 引发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
同学少年 | 青年时期的朋友 | 回忆过去的革命经历 |
挥斥方遒 | 充满力量地表达 | 形容青年意气风发 |
四、艺术特色
特点 | 内容说明 |
意象丰富 | 如“湘江”、“橘子洲”、“万类霜天”等,画面感强 |
对比鲜明 | 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交织,形成强烈对比 |
情感真挚 |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
语言凝练 | 用词简练,意境深远 |
五、学习建议
1. 理解背景:了解毛泽东创作此词时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深入体会其情感。
2. 朗读品味: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词句的节奏与情感。
3. 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社会,思考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4. 写作借鉴:学习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沁园春·长沙》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思想和情感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